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
保姆尽心 赠送价值18万元房
作者:cnjzzj  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  点击数  更新时间:2009-6-23 0:57:35  文章录入:admin  责任编辑:admin


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   
    42岁的官波,家住沙坪坝区回龙坝,本是一名幼儿园的保育员,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她一生。她当起了保姆,8年如一日,尽心尽力照顾瘫痪在床的一对老夫妇。
   
    好心有好报。深受感动的老人立下遗嘱并公证,将价值18万的两居室房产相赠。面对“天上掉下来的好事”,官波感到责任更重。
   
   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1月5日下午,记者来到大坪九坑子路39号原重庆出版社家属区,走进这个保姆与顾主共同组建的“父女之家”。就在小区门前,卖水果的周女士指着一栋楼的二层说:“你是来找那个照顾老人的官波吧,就在那栋房子的二楼上,她可真是个难得的好人哟!”
   
    一年难找好保姆
   
    两位老人是熊寿彭和高群本。熊寿彭1912年生于浙江金华,抗战期间辗转湖南衡阳、贵阳、昆明,1941年结识云南女子高群本。1945年,两人在重庆结婚。后来,熊在重庆出版社办公室搞管理工作,高在出版社所属家属企业工作。
   
    二老老家都在外地,膝下无儿无女,重庆无亲人。1987年,75岁的熊寿彭退休。两位老人一生坎坷,积蓄不多,财产只有大坪九坑子路的两居室房屋。
   
    9年前,高群本突发脑溢血,半身瘫痪,吃饭、喝水都困难,生活完全不能自理。由于长期伏案工作,熊老也患上颈椎病等一系列老年病症。
   
   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二老着急。邻里张罗着给老人找保姆。
   
    “ 开始我感觉找个保姆有什么难呢?就到储奇门劳务市场找。第一个保姆是从农村来打工的,当天就辞职不干了。”后来,熊老边照顾老伴,边四处打听找个称心的保姆。“三天两头地换保姆,最长没有一个保姆能坚持三天的。主要是照料病人难,没有耐心。”熊老说老伴生病前身体很胖,有150多斤,每天给她翻身就让保姆们很吃不消。
   
    奔波一年找保姆,其遭遇让熊老身心疲惫。1998年6月,经人介绍,在大坪医院幼儿园当保育员的官波同意试一试当二老的保姆,没想到一干就是八年。
   
    八年照料尽心力
   
    官波家住沙坪坝区回龙坝,在大坪医院幼儿园上班时结识了性情温和的一位木工,两人结婚,当时已有10多岁的儿子,上小学。
   
    “孩子开学就要上初中了,丈夫在医院木工组工作又忙,我要照顾两位老人,家里人还有点顾虑。”官波将儿子托付给大渡口的姐姐照料,自己搬到熊家住。她在幼儿园学过保健知识,虽然对照顾病人也有点经验。但仍存在诸多困难。
   
    首先就是克服语言障碍。熊是浙江人,几十年乡音不改。官波从小生活在重庆,不熟悉江浙一带的方言,有时会领会错老人的意图。
   
    重庆的一年四季,最难熬的是夏天。两位老人夏天再热也不能多吹空调。“高伯母常年瘫痪在床,我每天为她翻身,不时用热毛巾擦身,一次擦身要半个小时。”常年瘫痪在床的病人最怕生褥疮,官波就求教医院的护士。
   
    “这么多年照顾老人,我都快成医生了。”平时爱动脑筋的官波并不局限于基本的护理,她渐渐熟悉两位老人疾病的医治程序,发生了什么情况自己能处理,什么情况要赶快去医院她一清二楚,俨然是个家庭保健医生。
   
    官波投入了所有精力。每到冬天,老人腿脚都不如春夏季节灵活,她就扶着老人下楼到小区老年活动中心去给他读报纸。她说:“除了看书看报纸上的新闻,我就把平时在外面听到的新闻回来讲给他听,他总是耐心听,兴趣盎然。”
   
    “ 这个孩子就是细心,我能动的时候,尽量不让他帮忙,人老了,走路都难。”面对记者,熊老斜靠在藤椅上,身体前倾。他指着自己的左眼和右耳说:“眼睛得过白内障,耳朵也听不清楚。想看看报纸,看看电视都不方便,每天晚上,吃晚饭后,她就照顾我坐在客厅里,电视里的新闻我听不清楚,她就在我耳边复述,就是亲生的儿女又能怎样呢?”
   
    主动要求减工资
   
    官波对报酬的要求更让老人感动。开始说每月给400元,包吃住等费用。1999年的一次经历改变了官波的薪水,也赢得了老人的感动。
   
    一天下午,官波替老人到出版社领退休后的工资,扣除各项费用,工资单的余额只有800元,而老人几个月的治疗医药费还不在此列,自己拿了400元工资,两老怎么办呢?回来后她主动告诉熊老,工资就从现在开始降到250元,将来经济条件好了再补上。熊老当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,这样的保姆哪儿去找啊。
   
    八年来,官波与这个小区的人都已经很熟悉了,很多人开始都以为她就是老人的亲生女儿。知道她的,都不愿意相信她仅仅是一个出于职业的保姆。官波像所有儿女一样与父母身边的邻里交往,她知道,这是一种接纳,是一种信任。
   
    “邻居们都喜欢她。她也乐于助人。”两年前,楼下的张婆婆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:如果天气晴朗,上午9时,小区2楼的楼道里一定有两个像母女一样的人相互搀扶,老人在“女儿”吃力的搀扶下,慢慢挪动着脚步,一步一步往下走。走到楼下,一辆轮椅早早等待她了。
   
    是保姆更是亲人
   
    两年前的一个夏天,在病床上躺了数年的高群本老人走完沧桑人生路。
   
    自从老伴去世后,每逢官波出门,一个人在家的熊老就感到孤寂,总思念老伴。官波对老人的心思心领神会。她知道,老人更需要心灵关爱。
   
    最让熊老感动的是,官波的家人也已将他们视为亲人。他同样习惯叫官波的孩子为外孙,“孩子今年都20岁了,在成都一家制药厂上班。今年春节就3天假,两天都耽搁在路上了,来了就陪我们逛商场。真是个懂事的孩子,是我命好!”熊老说到这位“外孙”时,眼里充盈着喜悦与满足。
   
    现在,官波的丈夫也住在熊家,并与妻子一起承担照顾老人的义务。官波的姐妹们也经常来看望熊老,两家人就像一家人一样。
   
    18万让她好惶恐
   
    事实上,官波对老人的照顾已经远远超越了一个保姆应尽的义务,已有了一种亲情。
   
    除了价值18万的房产,老人并没有太多的积蓄。因此,老人决定将这惟一值钱的家当赠与官波,以老夫妻的名义立下遗嘱:我们去世后,将位于大坪九坑子路39号两居室房屋产权转给官波。并到市公证处做了公证。
   
    昨日下午,记者在熊家洁净的两居室客厅再次见到刚刚买菜回来的官波,她说,春节期间来了很多人看望熊伯伯,吃油腻食物对老人身体不好,晚上她要好好做几个素菜。
   
    记者问接到遗产前后她的真实感受。官波说,知道老人的遗嘱后感到高兴,但更感惶恐,“我感到责任更大了。

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